5月6日至5月7日,文学院党委组织新进教师、学生党员共23名代表赴东营进行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观考察刘集支部旧址、华八井、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莫言旧居及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开展“知我石油,爱我石大”主题教育,学习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引导新进教师、学生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工作热情,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广饶县党组织的发祥地——刘集支部旧址,文学院师生一行在革命先烈面前重温入党誓词,作为山东省农村最早的4个党支部之一,带领农民群众踊跃支前,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刘集支部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由农村党组织传播、使用和保存的珍贵文献,属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这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守护、指明未来方向的“大胡子”的珍贵书籍。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在刘集的传播过程、刘集的党员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之后,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韩丙华说:“刘集党支部让我感受到的不单单是伟人们的英雄事迹,更是让我认识到了支部团结带来的震撼。这对于作为研究生党员的我们来说,可谓是理解“组织”、“团结”再好不过的经典案例了。”
在华八井纪念碑前,师生们了解当时胜利人为了找到工业油流,跑遍了大江南北,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作为华北地区第一口发现井,华八井标志着胜利油田的发现,也拉开了渤海湾油区勘探开发的序幕,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它日复一日的矗立在那里,提醒和激励着新一代石油人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胜利人的光荣传统,为胜利油田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奋进。
在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师生们感受到了胜利人的“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在胜利油田展览馆,一个个满身原油的石油工人抗油管的照片、艰苦的工作环境,胜利石油人发明的各种机械模型、一项项国家级奖励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胜利精神的坚韧与刚毅,感受到那份崇高与伟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宁老师说:“看到这些照片,不禁想起来那些人、那些事、那段“干打垒”的艰苦历史,那个年代的石油人就是这样干出了辉煌的事业,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到中国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师生们参观了石大校园,游览了图书馆、教学楼、外语村、太阳广场、荟萃湖。在第一教学楼的教室里,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亭老师给师生党员们上了一堂党课。王老师讲述了作为党员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先辈们如何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王老师遒劲有力的备课手稿、朴素的公文包和水杯向师生们展示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奉献的一生,使大家备受鼓舞。文学院院长助理魏学宝老师说:“在东营校区,一草一木、一瓦一石依然是那样的亲切,荟萃湖的丝丝涟漪更让我以石大人而自豪,这是我的石大。”
在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师生们了解到作为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秉承着“引领绿色化工潮流,提升健康生活品质”的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辞辛劳,始终体现着石油人勇敢探索、永不放弃的创业精神。文学院学生党员代表郑子秋激动的说到:“在石大胜华,科技的严谨有序、精益求精让出身于文科的我感受到另一种美与震撼,郭总的介绍让我感受到在科学面前,原来我是井底之蛙。任何一项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奉献和付出。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坚定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文学院学生党员代表季晴表示“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贡献,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练,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两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留给师生们的震撼和感悟却永久的留在心里,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新中国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作为当代青年人要铭记历史,在心里镌刻上他们的精神,要接力扛起来为中国奉献的大旗,勇担责任,砥砺前行,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亭讲党课
参观刘集党支部
参观华八井
参观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
参观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厂区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座谈会现场
参观东营校区外语村
创造太阳雕塑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