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讲堂第27期】乌兰托嘎作客文学院讲述音乐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24 作者:王焱焱 审核: 发布: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0

1023日,文学院第27期“博雅大讲堂”在体育看台129室举行。此次博雅大讲堂邀请了蒙古族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乌兰托嘎,他以“如果我的音乐能表达你的情感,就是我的快乐”为题,为大家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吸引了音乐系教师及百余名学生参加。

老师们与作曲乌兰托嘎合影。 王焱焱 摄

讲座开始前,全体学生起立合唱了由乌兰托嘎作曲的脍炙人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以表达对其远道而来的欢迎。乌兰托嘎惊讶于石油大学学子的高音乐素养,在了解我院音乐系相关情况后,他表示,希望贵校音乐系越办越好,并能拓展学生在作曲方面的能力。乌兰托嘎首先讲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等曲目背后的故事。他提到讲座主题的来源,“如果我的音乐能表达你的情感,就是我的快乐”是他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作品音乐会时在节目单上写下的一句话,这也是他多年创作的心得。他说:“好的作品不仅能传递作者的情感,而且能让受众感知到,这样的作品才能有旺盛的、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而想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离不开生活的养分。他表示,音乐是有信仰、有灵魂、有感知的。要想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就要深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的打动人们的心灵。乌兰托嘎在讲述之余,也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了作曲的相关问题。

学生合唱《呼伦贝尔大草原》。 王焱焱 摄

黑龙江省钢琴学理事、哈尔滨学院音乐系系主任马晓明随后演奏了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为师生呈现了一次听觉盛宴。音乐系教师李汉则演唱了乌兰托嘎所作曲目《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乌兰托嘎的崇敬,赢得现场师生的阵阵欢呼喝彩。宝力高、张宝玉两位老师用蒙古民间乐器马头琴为大家演奏了《天边》和《万马奔腾》两首曲目,热烈奔放的乐曲展现了内蒙古千里草原的壮阔,给在场师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李汉老师演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曲直 摄

此次博雅大讲堂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听觉盛宴,增加了师生对内蒙古大草原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尤其是音乐系学生提升作曲方面的能力。音乐1801任星宇感慨道:“托嘎老师的讲座和其他老师的演奏真的是太令人震撼了,真的让人忍不住录下来一遍遍欣赏。作为音乐系的学生,我真的是从他们的讲述和演奏中学到了许多专业性的知识,而这正有利于我在专业领域的发展。”

主讲人简介:乌兰托嘎蒙古族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195841日出生在海拉尔,受家庭文化熏陶,8岁时谱出自己第一首曲子,1978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作曲和指挥,后到中央音乐学院深造。1984年创作出第一部交响乐《骑士》。代表作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草原在哪里》《天边》《鸿雁》《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创作风格多样,作品颇丰。2006121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乌兰托嘎作品音乐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