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东营市进行实践调研,聚焦十八大以来东营市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状况,重走东营高质量发展之路。一路上,属于东营人民的幸福生活的面庞深深印入了实践队员的内心。在黄河滩涂的大地上,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幸福感随处可见。
“带你们参观很开心”
“你们想吃的话多摘点!”说罢,郭伯伯摘下大棚内挂满枝头的紫色葡萄塞到了嘴里。“还没熟,不太甜。”随即,实践队员也摘下一颗葡萄品尝,郭伯伯口中不太甜的葡萄在实践队员看来已然甘甜可口。
8月13日,薪火相传实践队来到山东省农科院参观调研。郭伯伯居住在东营市农高区丁庄街道郭王村,为了让实践队更好的在农科院田地里参观调研,郭伯伯专门跑步到很远的地方开来了观光车。一路上,郭伯伯热情地向实践队员介绍着田地里的一切,耐心地回答着实践队员的问题。豆大的汗珠布满了他的额头,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裳,但郭伯伯脸上却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郭伯伯,今天真是辛苦您了!”实践队员向郭伯伯的付出表达着由衷的感谢,郭伯伯连忙摆手,对实践队员说:“不辛苦不辛苦,和你们相处我很开心!”
“自己种出来的玉米可香了”
看到实践队员的到来,她们惊讶又欣喜地抬起了头。“你们好啊!”杨庙社区的大娘们热情地回应实践队员的问候。劳作的身影不只在田间,也在家门口。“之前的土地承包出去后,还剩下一部分,我们平时就自己种点粮食来吃。”说罢,正在家门口劳作的老人满脸幸福地向实践队员展示他们今年收获的玉米。老一辈人对土地总有着深厚的感情,那里浇灌过他们的汗水,流淌着他们的心血。杨庙社区内的老人一边和实践队员交流,一边拨动着手中的玉米。只是唠嗑的功夫,玉米粒便铺满了竹筐。
“我掉进幸福窝里了”
“嗨,大爷!”看到杨庙社区内慢悠悠骑三轮的大爷,实践队员一时没反应过来,用了这种较为“新潮”的方式来打招呼。令实践队员没想到的是,大爷抬起了一只正在握车把的手,一脸笑意地向实践队员回应着“嗨!”
对待实践队员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东营人民并没有感到不适,更多的是予以真诚的欢迎。这让实践队员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东营人民的热情,体验到了“好客”山东的魅力。刚采访完一位居住在杨庙社区的老奶奶,老奶奶便拉着实践队员说“到我家吃饭吧!”
“走,上班去”
“大爷,您在这是在干吗呀!”看到路旁带红色袖章,坐在小板凳上的老人,实践队长周晓萱不禁发问。大爷笑盈盈地回答着:“我在这执勤呢!”杨庙社区的许多老人每个星期都要来执勤,每次执勤都有工资拿。“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执勤的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家门口的就业肯定了老年人的价值,“这样的工作让老年人老有所用,满足了他们的获得感,比单纯让他们享福更高了一个水平!” 在社区中生活,老年人不仅享受社区提供的服务,更是加入社区治理中,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共治共享的杨庙社区,向实践队员描绘了一副大同画面。
绿天使的生产场景
防护装备齐全,厂房环境洁净,没有了传统工厂的粉尘缭绕,利津县绿天使创智绿谷产业园区呈现出全新的工厂面貌。产业园负责经理黄岩带领实践队员参观园区,并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实践队员关注到产间摆放着许多植物,产业园也随处可见无尘车间与环保设配烟筒。实践队长周晓萱感叹到:“有了这么多的环保设备和环保措施,产业的生产环境更好,也更环保了!”黄岩对实践队员的想法表示肯定,并向实践队员介绍着产业园区的环保措施,“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环保设备,一个是工业环保,将环保贯彻产业运行的始终。”
“想来就来,我也能老有所用了”
杨庙社区的草编合作内摆放着储物架、屏风、竹制花瓶等各种手工制作的编织品,成为杨庙社区独特的风景线。
“我还能做点活,什么时候想做就可以来这,既解闷又能挣钱,一个月能挣几百块钱呢!”一位正在编织的大娘向实践队员分享着她的工作日常。合作社内的手工制品全部为手工制作且按件计费,部分带有中国风味的成品甚至会“飘洋过海”出口到欧美国家。“这样做老年人会感到‘被需要’,生活的幸福感肯定能提升不少!”实践队员于浩然连连赞叹。
实践队员难忘东营居民幸福的笑脸。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实践队员苏国阳为东营竖起了大拇指,“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农业的转型和工业的高科技,更是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上,体现在人们的幸福感上,这一点,他们做到了!”
东营人民画册--司机师傅 于浩然 摄
东营人民画册--劳作工人 于浩然 摄
东营人民画册--劳动人民 于浩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