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黄河落天走东海,薪火相传践初心——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东营市调研

发布时间:2022-08-18 作者:都奕君 罗梦妍 周晓萱 审核:于浩然 罗凌云 发布:赵延升 浏览次数:160

“黄河落天走东海,十年发展变迁路。”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正式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构想。2022年8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东营市感受黄河滩涂上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历程。

实践队员的第一站到达了利津县绿天使创智绿谷产业园区,自2015年正式建立以来,绿天使集团已经在山东建立18个产业园区14个创业园区。在黄岩经理的介绍下,薪火相传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了产业园的运作模式,绿天使为入驻企业提供共享物理场地和企业孵化、投资基金、产业升级、上市辅导等专业化服务,全力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基地”和“智慧大脑”,致力于生态与高质量发展。

实践队员的第二站来到了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发展丰富的杨庙社区,提到杨庙社区的基层服务体制,网格员是不可避开的话题,分区管理,社区整理的92项管理事务中有32项都可以当场结办“杨庙社区为社区里低保户五保户个体提供午饭,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杨庙的养老保障给实践队员苏国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获得感,杨庙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草编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我什么时候想做就可以来这,既解闷又能挣钱,一个月能挣几百块钱呢!”一位正在编织的大娘向实践队员分享着她的工作日常。

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区与永安镇稻田画景区的高质量农业发展吸引实践队员的目光。黄河入海口独有的地理位置和水源优势,使这里的黄河口大闸在全省、全国享有了较高知名度、美誉度。“打造大闸蟹之乡的金字招牌,利用科技进行数字化的养殖,成为了东营的城市名片。” 罗凌云对大闸蟹的产业园赞不绝口。而稻田画以粮仓、玉米、麦穗、稻穗、徽派民居、数字等元素进行构图,占地120亩,由黄、白、紫、灰、黑、红6种彩色水稻制作而成,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

8月12日上午,实践队和魅力新声的小记者们跟随垦利县宣讲团走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调研。队员们了解到随着保护措施力度的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鸟类救助保护中心,实践队近距离欣赏到了丹顶鹤放飞的场景。队员张雅晴兴奋地赞叹道:“亲眼观看了这么震撼的景象,我们看到了生态保护的成效,保护自然,我们势在必行!”乘船穿过黄河沿岸的芦苇荡,到达安澜码头,小记者和队员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黄河国家战略的理解。

在光谷未来城,实践队员为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智能化数字化折服。产业园区内部各个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资源互通,园区内产业链不断的完善。“园区内全部是高科技的研发,没有具体的工厂,从龙头企业拉动,实现了产业园区的高质量产业聚合。”

为了解东营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实践队来到黄三角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山东省农科院参观学习。在农高区,队员们在郭启升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先进农机、农虫基地以及盐碱地农种培育实验室。在观赏中科熊蜂时,队员于浩然感慨道:“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亲眼见到,我对科技兴农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来到山东省农科院,队员们先后到稻田种植地、玉米种植地、荷花培育池、葡萄种植大棚实地调研。看着累累硕果,队员李炯垚赞叹:“盐碱地实现了新发展,金种子长出了金果实,我们看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

除此之外,实践队员更是采访了垦利市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人们,聆听近些年来垦利市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历程。在黄河文化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图文并茂的展区向实践队员呈现出东营高质量发展之路。

薪火相传实践队聚焦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滩区,深入黄河三角洲湿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社区等实地进行调研,通过今昔对比,探索十八大以来黄河入海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回顾黄河滩区治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在实践中展现青春色彩。

实践队员与光谷未来城负责人交流 罗凌云摄

实践队成员调研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罗凌云摄

农高区薪火相传实践队员参观农业益虫资源综合展厅 于浩然摄

薪火相传实践队员跟随讲解人员浏览黄河文化馆展厅 于浩然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