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产业融合 科技兴农——记东营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24 作者:周晓萱 罗梦妍 审核:于浩然 罗凌云 发布:杨倩 浏览次数:148

实践队成员调研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 罗凌云摄

薪火相传实践队员调养玉米生长情况 于浩然摄 

薪火相传实践队员调养玉米生长情况 于浩然摄

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政府 于浩然摄

“黄河落天走东海,薪火相传践初心。”为探索东营市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状况,2022年8月10日至8月1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在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永安镇稻田画、黄三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地方展开实地调研,探索东营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兴农盐碱地上长出好粮食

作为退海之地,东营市现有盐碱地面积341.8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盐碱地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潜力巨大的后备资源,深入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8月12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来到黄三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和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实地调研东营市盐碱地综合利用和发展盐碱地农业情况。据了解,东营正全力在盐碱地科技创新、种业创新以及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11支育种团队入驻开展育种试验,示范推广面积9.2万亩。

在种质资源创新中工作人员生动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由“地适应种”到“种适应地”这一育种观念转变。“种适应地”,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在耐盐碱植物智能精准育种实验室,实践队员观察到了苜蓿、大豆、益母草、燕麦等植物的育种情况,体悟到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的重要性,进而对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此,实践队员张雅晴表示:“小小的一粒种子,蕴含着无数科研人员的艰辛和不易,盐碱地治理培育的成效显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让老百姓安心放心!”

好种子让盐碱地上长出粮食,而好环境让盐碱地上长出好粮食。中科益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队员们了解到,中科熊峰是由创新中心的科学家团队成功选育的熊峰新品系,繁殖性状优良,授粉效果出色且价格比国外优惠。熊峰授粉不仅可以完全代替人工授粉,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还可以增加果实口感,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研究表明,使用中科熊峰平均商品果增产20%~30%,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没想到看似笨拙的熊峰,竟然是蜜蜂中的‘智者’!”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于浩然对熊峰的贡献赞叹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益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在关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着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据了解,使用中科熊峰授粉能够取代激素授粉,能够减少农药和激素所造成的污染,提高果树品质,保护种植生态环境,对生产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技术,在助力着我国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感受盐碱地农业生产的成果,实践队员亲自下田,一同参观农科院示范田盐碱地上长出的丰硕果实。在葡萄种植大棚,带领实践队员参观的郭师傅热情地邀请实践队员品尝示范基地培育出来的优质葡萄。“甜!”实践队员李炯垚对葡萄赞不绝口,“不仅是这里的果实甜美,当地居民的日子也蒸蒸日上,幸福和乐。真的是盐碱地上种出来金果实!”

精准的政策导向,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东营这片退海之地焕发了生机。盐碱地变成了金土地,金土地长出了好粮食。

产业融合田地上走出致富路

“全国有三大体系,一是辽河流域的大闸蟹,二是长江流域的阳澄湖大闸蟹,再就是黄河流域的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内,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讲述国内比较知名的大闸蟹。据了解,黄河口大闸蟹并不是“一夜成名”,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沉淀”。九十年代初期,大闸蟹仍然局限于人工养殖。散户、粗放式的养殖下,大闸蟹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品牌,成蟹规格小、经济效益低。在政策的引领下,当地找准定位,进行初级销售品牌打造,创新营销模式,并转变经营模式,全方位打造品牌效应。自2006年起,连续举办大闸蟹推介会、开捕节、美食节等活动,打造大闸蟹品牌。在举办活动、入住电商平台等一系列品牌建设下,黄河口大闸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2020年黄河大闸蟹品牌价值达到了2612亿元。

品牌建设让当地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除品牌建设外,东营市还深化农旅结合,永安镇稻田画就是农旅结合的示范之一。8月13日,薪火相传实践队来到永安镇稻田画进行调研。实践队员观察发现,稻田画的周边分布着许多供游客娱乐的基础设施。据讲解员介绍,当地为了丰富旅游景观,增强旅游体验,在不断推动着旅游设施的完善。同时,当地还响应劳动教育的号召,举办插秧、捡鸭蛋等体验式趣味活动。“寓教于乐,让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劳动,这种做法真好!”实践队队员苏国阳赞叹道。

农旅结合,旅游富民,稻田画也在造福着当地的居民。据了解,在稻田画周边摆摊的摊主大多都是周边的居民。“现在,农民不用专门跑到市场也可以卖农产品了,而且在这比市场卖的要好,农民实现增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目前,稻田画已成为永安镇旅游富民重要项目之一,东营市垦利区将逐步打造稻香蟹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把现代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走出一条乡村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科技助力,农旅结合,东营市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的高质量之路。薪火相传实践队深入田地,沐浴田间自然风光,接触农业前沿高科技,切身感受到了东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