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山东学子三下乡:领略齐鲁风韵,探寻振兴之道

发布时间:2022-09-01 作者:王艺霏 李明凤 审核:窦艺丹 发布:赵延升 浏览次数:213

“山东手造”作为山东着力打造的非遗文化品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为探寻如何让古老文明承担起乡村振兴的现代使命202287日至81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风鲁韵”实践队赴山东省潍坊市与临沂市开展专项调研活动着力于调研“山东手造”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探索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并推动乡村走上致富道路的秘诀所在

木版年画魅力赋能富美乡村在建设

杨家埠木版年画不断“破圈”出彩让实践队员颇为关注为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历程剖析木版年画推动西杨家埠村振兴的秘诀202287日实践队员前往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对话杨家埠旅游开发区团工委书记及西杨家埠村支部书记

园区古风古色的大门讲述着杨家埠的悠久历史,在木版年画博物馆队员们认真记录了讲解员讲述的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与分类并结合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分析其市场价值在寒亭区文旅局局长韩申军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过去杨家埠村家家门前都种着槐树槐树对于杨家埠村年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晓畅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队员们走进年画雕刻与印制作坊课桌大小的工具台上一字摆开了七八把刻刀几位传承人正心无旁骛的雕刻木版当实践队员提到想要采访正在伏案雕刻的杨颖伟大师时杨颖伟先是细心雕刻完人物最后几根胡须才放下工具向实践队员们展示手中的木版和原图木版上根根分明的胡须刀起刀落线条初具他告诉实践队员我们做这样一块木版大概需要一个月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把线条雕刻流畅杨颖伟曾雕刻过许多独一无二的作品每一块版的背后都是数笔的雕刻数月的坚守墨与纸的交融拓印出千年时光之美在工艺美术大师杨春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窦艺丹和毛晓彤体验了年画印制过程年画印制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传承人们手工印制年画坚守了初心一生做一事值得我们青年学习实践队员窦艺丹对传承人们表达了敬佩之情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西杨家埠村实践了“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的口号走进西杨家埠村墙壁上印着五彩缤纷的年画这个文化元素十足的小镇深深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在共同交流中西杨家埠村支部书记谈到当前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传统年画市场需求减少愿意从事年画传承行业的年轻人也很少也缺少一些新点子宣传我们的杨家埠非遗文化乡村振兴不仅是一句口号也需要我们去落实行动非遗传承的路还很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实践队员窦艺丹提到利用当前的网红经济推广杨家埠非遗文创推动杨家埠成为“打卡地”此举不仅可以提升杨家埠的知名度还可以促进周边相关乡村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当下文创产业的发展窦艺丹建议旅游区推出纪念品供游客带回宣传这些提议得到了村支书的赞同

“柳”住千年传统,“编”出振兴产业

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到五年盖楼房勤劳智慧的临沭人民依植柳而生活靠编柳而致富发轫于唐朝贞观年间如今来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临沭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编织出如诗如画的幸福生活202289实践队员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探访杨进邦大师的工作室感受“中国柳编之都”走上乡村振兴道路的昂扬风采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在杨进邦工作室队员们“对话”非遗,感受传统非遗文化在时代浪潮下的“新生”。随着传统柳编产品逐渐脱离时代需求,为“绝活”注入时代气息也成为杨进邦传承非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你们看这是我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创作的柳编作品杨进邦深情的向我们介绍着贴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字样的旗帜形柳编红色的柳条诉说着柳编与新时代的情缘诉说着“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随后杨进邦大师向队员们介绍了贴有“党在我心中”字样的心形柳编这颗带有党徽的红心传达了杨进邦“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美好祈愿

“种植杞柳喜洋洋一亩能抵三亩粮临沭县围绕“临沭柳编”地理标志这一品牌通过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链条做强电商等举措推动乡村振兴杨进邦工作室”作为非物质文化培训基地传习所也为当地扶贫培训提供场地支持我们临沭的柳编产业已经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企业都需要人工这就带动了就业让百姓有工资拿在杨进邦的介绍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临沭县柳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村企合作谋发展,乡村振兴拓新路

为详细调研学习村企合作的经验,将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振兴中“齐风鲁韵”实践队来到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探访优质农企在推动乡村振兴道路上扮演的重要的角色

壮大一个产业,深耕一片沃土,带动一方农民是该公司一以贯之的理念。在公司副总经理李学芝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柳编藤饰展厅,小巧精致的纸篓别具一格的柳编收纳与欧式风格的手提花篮吸引了实践队员的目光实践队员事先通过资料搜索了解到从生产到出口,欧拉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拉动农民就业,开辟出一条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附近村的农民会来工厂上班,也有一些老人自己在家里编柳编篮,我们公司会进行统一收购。”李学芝向实践队员介绍道。在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附近朱村人民乘乡村振兴之东风走上了致富兴村之路实践队员采访了“老支前”王克昌他向实践队员介绍了朱村人民靠着柳编发展的历史并表达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拥护之情朱村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村企合作正确路线的落实功不可没

乡村要振兴,文化则先行。积极推动打造乡村振兴的“山东手造”品牌,是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齐风鲁韵”实践队聚焦“山东手造”赋能乡村振兴这一课题探访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与临沭柳编,通过对个例的实地调研,明晰了当前“山东手造”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此行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大地在实践中展现了青春风采

杨进邦向实践队员讲述自己的柳编作品以及创作初心。窦艺丹 摄

王克昌老人向实践队员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朱村人民的嘱托以及柳编助力朱村致富的现状。窦艺丹 摄

实践队员赴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调研合影留念。窦艺丹 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