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辅导员说:以更高的思政教育水平铸魂育人

发布时间:2023-10-09 作者: 审核: 发布:赵延升 浏览次数:10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入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在与青年学子朝夕相处中,恰似园丁,既要把握枝叶生长的轨迹,更要培育学生思想成长根系深处的养分,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深走实。

辅导员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能力,是带动广大青年学子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的直接作用力。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辅导员,要持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增强师生情感共鸣、创新工作方法,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在守正创新中培育时代新人 。

一、在理论沃土中深耕思想根系

在思政教育的田野上,理论不是悬在空中的楼阁,而是滋养心灵的清泉。初任辅导员时,我曾将工作简化为知识传递的单向过程,组织思政教育主题班会时机械性地传达文件精神、要求学生写新的感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种“冰冷”的知识传递越发抵触,学习也逐渐呈现模块化趋势;我逐渐发现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需要走进学生内心,进行思维方法的革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必须坚持”的方法论,恰如打开心扉的金钥匙。辅导员应构建“理论—现实”双向贯通的思政教育方式,在教育引领中,通过深入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将理论的深度与现实的广度相结合,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内涵与魅力。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想渗透,再到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以更高水平的思政教育水平落在实处,通过思政教育,进一步让青年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思想文化冲击时,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筑牢信仰之基,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以情感共鸣搭建心灵桥梁

思政教育最动人的力量,来自心灵与心灵的共振。新时代大学生渴望被理解的情感需求愈发强烈。辅导员应通过“情绪共鸣型”沟通建立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关系,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启示我们,教育效果的产生不在于技术高低,而在于关系深浅。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落实“五进”工作,在与学生同吃同行同住同研同学中建立信任关系,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为精准地把握学生当下的思维走向,让思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安全性与影响力。当学生发现严肃的思想价值议题可以通过平等主体之间的沟通实现深入讨论,思政教育便实现了“春风化雨”的理想状态。

在实践中,辅导员应与学生三维共情,即情感共鸣、理解认同、支持引导。情感共鸣是感同身受的体验。辅导员在倾听和观察中深入体会学生的情绪与处境,避免主观评判或说教。运用“我理解你的感受”“这个问题确实有挑战性”等句式建立情感联结,这种共鸣能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降低心理防御,建立信任。理解认同是换位思考的立场。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分析问题根源,避免以权威姿态进行道德批判。这种认同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需通过肢体语言(如温和眼神、身体前倾)强化。支持引导是赋能成长的陪伴。共情不仅是情感共鸣,还需引导学生从困境中找到解决路径。例如,通过提问“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你最担心什么?”隐性评估危机,同时传递支持信号:“我愿和你一起面对”。此外,帮助学生梳理资源(如运动习惯、社会支持系统),将共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其自我成长。

构建师生情谊的本质,是建立双向成长共同体。当辅导员在倾听学生困惑、开展思政教育时,同时也在反思自身的教育姿态;当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创造力时,辅导员也在突破思维定式。这种动态平衡让思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书写的成长叙事。

三、以务实创新增强教育实效

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的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往往单调乏味,已难以完全满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必须进行思政教育方法上的创新。

在举办元旦晚会时,学生们自发将《觉醒年代》片段改编为片段式剧本,在舞台上演起“历史重现”,这种主动参与、主动创新的热情,是创新实践的生命力。受此启发,我开始探索“轻量级”创新实践:把理论知识点转化为“闯关答题游戏”,以小品形式展演反诈骗情景剧……这些不需要复杂技术的创新,反而因贴近学生习惯而广受欢迎。当学生在游乐表演中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在创新性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价值观引导时,思政教育效果远比单向灌输显著。

在实践创新中,辅导员要始终把握守正创新的平衡点。网络热词可以点缀课堂,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模糊;传播形式可以花样翻新,但教育本质必须坚守。这种创新不是迎合,而是用青年熟悉的话语重构教育场景,以新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

站在教育变革的前沿回望,辅导员应更加明晰思政教育的时代使命。当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交融,当传统智慧与创新实践碰撞,当教育者初心与青年成长同频,思政教育便拥有了塑造灵魂的力量。这种力量,既体现在学生将“强国有我”的信念转化为专业精进的行动中,也彰显于他们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价值定力的姿态里。

面向未来,辅导员更应将继续以理论为犁铧深耕思想沃土,以情感为甘露滋养精神家园,以创新为火种点燃理想火炬。在构建更高水平思政教育的征程上,始终做青年成长路上的点灯人,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路,用人格的温暖守护纯真,用创新的勇气开辟未来。当无数青春梦想在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当时代新人以昂扬姿态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舞台,那便是思政教育绽放的最美风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