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辅导员说:早餐桌上的就业指导

发布时间:2023-07-26 作者: 审核: 发布:赵延升 浏览次数:10

当前,就业不仅面临总量压力,也面临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毕业生求职“求稳”心态持续加重,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意愿愈加强烈,考研和考公考编学生比例显著增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升考研和考公考编学生的“上岸率”、帮助求职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成为毕业班辅导员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自开展“就业早餐会”后,学生就业主动性大幅提高,就业情况稳步向好。一年来,每天利用半小时早餐时间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54名学生中累计开展120余次,引导11名不适合继续考研或考公考编学生成功就业,6月份离校就业率达85%,同比增长13%,考公考编上岸率超过20%,同比增长17%,实现学生就业的跨越式提升。

通常,辅导员开展就业工作主要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进展进行指导。但是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谈心谈话地点基本是在办公室,大部分学生表现拘谨、热情较低,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考研、考公考编学生存在复习时间紧的现实情况,而求职就业学生往返于各大招聘会,时间不充分,都不愿花费时间与辅导员谈心谈话。

餐厅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也是辅导员落实“五进”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将就业指导工作的地点转移到餐厅,通过“就业早餐会”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顿顿早餐,让就业指导融入点滴生活,从而扩大教育覆盖面、提升工作精准度、增强问题解决时效性、提升辅导员亲和力,促进学生就业、助力学生成才

做实4项功课,夯实谈话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的准备工作可以直接决定“就业早餐会”的质量。要精细摸排学生就业意向,将学生归类至不同就业意愿群体全面准确掌握就业市场信息,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就业早餐会”的内容尽可能实现“人岗匹配”。

注重2个环节,强化谈话质量

开展早餐会要注重自然融入和把控进程。一是要破冰入题融入学生,拉近距离,营造愉快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愿意讲出心里话;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和遇到的现实问题,及时调整谈话的进度和内容,确保在有限时间内进行高质量谈话,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用好3个工具,提升工作效果

学生反馈和效果评估是评价“就业早餐会”质量的关键指标。根据学生反馈和效果评估情况不断复盘,迭代调整开展早餐会的策略、方式和内容,提升“就业早餐会”效果。

(四)坚持1个原则,突出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要求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善于发现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以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就业早餐会”具体措施

(一)做实做细准备工作

依据前期摸牌调研、学生地域、就业意向和性格特点,与每个学生开展“就业早餐会”。辅导员不仅要掌握着话题的走向,了解学生目前就业情况、面临哪些难题,还要介绍目前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最重要的是做到交流引导但不说教。这就需要将工作做在前面,及时准确掌握学生需求、就业进展和招聘信息。

(二)科学推进谈话进程

在确定与求职就业的两位同学开展早餐会后,便开始发出“约饭邀请”。“就业早餐会”是借助活泼的形式解决严肃的问题,如果早餐变成了强迫,也就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对于接到邀请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的同学,不要紧追不舍,以免造成更大压力。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

一是从轻松的话题切入。从餐桌上常见的早饭搭配开始聊起,活动的基调是轻松愉快的。后续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近况,将话题自然地落到就业情况上。

二是个性化指导。以倾听和引导为主,深入了解学生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针对性推荐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建议、做好心理调适。与学生一起分析关心的问题,介绍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就业情况。

三是注重就业,更关注心理。交流过程中,不催促就业,每个学生都是想就业的,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就业进展、面临困难和对未来的迷茫,适时给予安慰和心理疏导。

(三)注重谈话反馈评估

“就业早餐会”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就业进展和学生反馈进行效果评估和迭代调整。引导学生正视自我,充分分析自我优势与就业意愿,以正确的心态、合理的定位、充足的准备和全面的考量,为自己搏出一个具有长远前程的未来。

在整个毕业学年不断迭代反馈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进展和遇到的困难,调整就业早餐会的内容,直至学生落实就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