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心筑梦实践队开展寻访老军垦活动,采访了81岁的兵团老战士陈立培。陈立培向大学生们讲述了自己扎根边疆60年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1964年,18岁的上海青年陈立培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踏上西行的列车,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刚到石河子时住的是地窝子,冬天漏风夏天漏沙。陈立培回忆说。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他和战友们用麻绳拉着4吨重的沙块搞建设,肩膀上的血痂结了又破。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上海青年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边疆建设好。老人如是说。
改革开放后,陈立培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先后担任华福食品厂厂长、石河子食品厂副厂长,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研制出西北地区首款威化饼干。当时整个北疆都没有这种技术,我们就派人去上海学习,回来反复试验。陈立培说。在他的带领下,企业还创新推行全流程管控制度,从原料种植到生产工艺都严格把关,使石河子生产的西红柿罐头等产品远销日本等国家,年产量达3000吨。
2005年退休后,陈立培依然在奋斗的路上前进。他在社区福利彩票站义务工作了9年,分文不取。街道主任找了我一个礼拜,我说搞公益不要报酬。如今,81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社区服务一线,经常帮助调解邻里纠纷。上周,他还成功调解了23小区的一起物业纠纷。
1980年入党时我就宣誓,在哪都要发光!陈立培指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说,党员就得吃苦在前。当年住地窝子不后悔,现在更要说——石河子的高楼绿地就是我们最好的勋章。老人还寄语年轻学子: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但也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心筑梦实践队队长牟雅丽表示,通过采访陈立培这样的老军垦,石油学子深刻理解了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此次访谈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祖国行'专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老军垦的奋斗故事,深入理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青年践行兵团精神提供鲜活教材。据悉,实践队还将继续走访多位老军垦,收集整理更多感人故事,并通过宣讲会、微视频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感人至深的奋斗历史。
实践队员采访陈立培
与陈立培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