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童”心筑梦,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同心筑梦实践队赴内蒙古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4 作者:刘欣乐 张健恒 审核:陈熙 发布:杨倩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7月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心筑梦实践队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开展“童心筑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讲堂”暨传统体育文化体验活动,为民族团结注入青春活力。  

活动伊始,实践队成员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讲堂。他们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实例和传统文化,将抽象的价值观概念转化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讲到“爱国”时,成员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拼图,邀请孩子们上台将地图还原,孩子们踊跃上台,地图在孩子们手上一点一点完整、鲜活。现场还采用翻转课堂形式,鼓励学生分享我身边的价值观故事,收集蒙古族儿童践行友善、团结等价值的生动案例,有效促进了价值理念的生活化转化。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感受国家的辽阔与多元,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让这些概念变为一件件具体的事。”实践队队长林子雯说道。

下午,实践队带来了充满历史韵味的唐代蹴鞠运动讲解。成员详细地向孩子们讲述了蹴鞠从战国起源到唐代繁荣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蹴鞠的起源、受众以及唐代蹴鞠在制球工艺上的改进,如从实心球变为皮气球、八瓣尖皮缝成外壳等,蹴鞠更圆、更轻巧,这也更利于开展多样的玩法,如双球门直接对抗、单球门间接对抗、打鞠、白打和趯球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被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体育文化深深吸引。讲解过程中,成员多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入,如有关蹴鞠的诗词、蹴鞠的篆书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成员们带领孩子们来到室外,开展了一场活力四射的足球活动。实践队成员传授足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接球、射门等,组织了小型的足球比赛。绿茵场上,孩子们与成员们奔跑、传球、欢呼,汗水与笑容交织,团结与协作的精神在竞技中自然流淌,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友善的生动体现。

此次活动采用核心价值观理论浸润+传统体育文化体验的双维模式,为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让孩子们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发展壮大,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绚烂绽放。

二年级6班的包苏力德小朋友说:“今天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学知识、踢足球,特别开心!我交到了新朋友,也更懂得了团结的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心筑梦实践队始终以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未来将继续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足球互动 季粟萍摄

实践队成员授课 季粟萍摄

实践队成员与学生合影 季粟萍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