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同心筑梦西藏行:实践访模范,共话民族情 ——马尕东与日喀则的双向联结

发布时间:2025-07-23 作者:拉巴普尺 审核:陈熙 发布:杨倩 浏览次数:10

7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心筑梦实践队前往西藏日喀则市江洛康萨社区,采访当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马尕东。

1988年,为投奔从商亲戚,20岁的马尕东只身一人前往日喀则,因为没有客车火车,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到日喀则他整整走了一个月。初到日喀则时,因为语言不通,马尕东以收羊皮为主的生意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为打破僵局,为自身的生存,他开始刻苦学习藏语,一年后,他熟练的能与藏族人民交流,生意也开始有起色。”马尕东回忆道。

1991年马尕东与相恋一年多的扎西拉宗喜结良缘,成为了江洛康萨社区的一对跨民族夫妻。现在他们共同经营着一家藏装批发零售店,扎西拉宗掌管家庭财务,马尕东负责对外联络,分工明确,幸福和谐。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儿子是国家公职人员,女儿在自家藏装店附近经营一家时装店。在谈及儿女时,马尕东满脸的笑容。

在盛情邀请下,实践队来到了马尕东的家。二楼两间风格迥异的客厅引人注目,一间是藏族风格,一间是临夏回族风格。马尕东说:“藏族风格的客厅用来招待老婆亲友,临夏回族风格的客厅用来招待我的亲友。”马尕东已经在日喀则生活经商37年,这里早已成为他的家。

30多年的夫妻生活中,他们很好的将两个民族的文化融合,扎西拉宗熟练掌握了临夏方言,马尕东的藏语也非常的正宗,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中融合了藏语,普通话,临夏方言。在2022年,马尕东一家获得了全国“五好家庭”的荣誉,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江洛康萨社区广为流传,他们也成为社区民族团结的典范。

在问及当时为什么选择在日喀则定居时,马尕东满脸感激的说:“藏族这个民族特别热情,特别善良,给过我很多的帮助。在初到时,自己没钱付不起房租,他们不仅不要房租,还给我送糌粑,送开水,我很感动,很感恩。我住在江洛康萨社区很幸福,很快乐。”在自己的生活条件改善后,马尕东积极的回馈社区,帮助他人。他帮助单亲妈妈走出困境,为邻里调节生活矛盾,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在去年马尕东成为日喀则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处理社区事务。

在与马尕东的访谈过程中,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马尕东的真诚与热情,也被他与扎西拉宗之间的爱情故事所触动,他们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缩影。各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遍地结果。

实践队员采访马尕东 米玛卓玛摄

实践队员与马尕东合影 米玛卓玛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