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中国语言文学系李纯泽博士做客博雅讲堂第102讲,做题为“普通话语法的融合性质和发展历程”的报告。讲座为学校“推普周”系列讲座之一,由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与荟萃学院联合主办,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张欣主持,全校百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李纯泽博士谈普通话语法的融合性质和发展历程)
李纯泽博士从普通话的核心特征出发,解析了普通话的变体系统,并强调了语音、词汇、语法多维度考量的重要性。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普通话标准语与地方普通话的区别,并指出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和国家文化认同和社会统一的重要载体。普通话不断吸收方言等其他汉语变体的词汇和语法,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不同地域、不同社群的使用者之间起到了消除隔阂、促进沟通交流的作用。
李纯泽指出,民族共同语语法的融合现象有“形式融合”和“模式融合”两种主要表现。结合普通话中常见的“在Vp”“有Vp”“过”字语义的扩展和“一V”等形式经典案例,李纯泽从语法形式、语义扩展、使用频率等角度,指出当前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并不是老北京话的语法系统,而是改革开放后汉语各变体充分交流融合造成的形式吸收和模式拉平的产物。通过考察“了”字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和频率演变,李纯泽指出当前普通话中词尾“了”语法模式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汉语各变体的语法模式充分“拉平”的结果。
(讲座现场)
讲座最后,李纯泽指出当代普通话语法的融合动力与政策背景,包括人口迁移、媒体传播和语言政策的平衡调整等因素。从国际中文和全球华语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后普通话语法的融合性质大大增强,符合全球华语趋同融合的主要趋势,普通话的语法融合性质对于进一步彰显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推动全球华语社区的交流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纯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主要关注汉语语法系统的历时演变和普通话发展史,主持2025年山东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3项,在《语文研究》《当代语言学》等刊物性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