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理研习间,她以法为桥,连接权益与人心;在国际舞台上,她以言为媒,传递中国之声。从守护个体权益的朴素初心,到具备国际视野的广阔胸怀,梁丽姗将“实践真知”奉为圭臬,用“融通视野”注解担当。她深知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以扎实步履丈量法学厚度,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奔流,坚定地走向法治服务的广阔天地。
个人简介

梁丽姗,共青团员,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法律(法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秋招上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曾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公派联合培养硕士前往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交换培养;曾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2024年俄罗斯世界青年节;在“萌芽”中俄互利合作国际论坛中发表专题演讲;四次参与国际论坛等国际活动并担任志愿者。曾在广州仲裁委员会、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法院等共进行四段专业实习经历,积累了实务经验。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院级优秀毕业生、二等学业奖学金、青胜禾美育奖学金,并荣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首届能源人文学术英语论坛一等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A证等。
认知淬炼:法理为基,视界宏阔
梁丽姗对法学的深刻认知,始于其服务现实的初心——目睹权益受损者的无助,她立志成为连接法律与大众的桥梁。这份初心不仅是她选择法学的驱动力,也是她在面对职业选择、研究课题时的指引。梁丽姗深谙法学是根植于现实的实践之学,其生命力在于鲜活的经验积累。法律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正如大法官霍姆斯说的,“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学绝非空中楼阁式的纯理论构建,而是根植于现实、从鲜活个案中提炼的规则体系。在她看来,法学要求我们既要精研条文,更要善于在具体情境中激活规则。法律人需要不断学习,适应法律体系的发展,并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法学不仅是规则之学,也是综合性社会科学,需要我们理解社会运行的逻辑、经济规律和文化。2023年,梁丽姗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公派联合培养硕士前往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交换培养。这段在喀大的求学经历,极大地打开了梁丽姗的国际视野与格局。除了接受顶尖的法学教育外,喀大更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窗口。在喀大的国际模拟法庭上,梁丽姗与同窗深度剖析巴以冲突的历史和国际法理依据,站在代表国家的立场上进行磋商和博弈,切身体悟国际法的精髓与根基在于平衡现实利益与规则正义。2024年,梁丽姗作为青年代表应邀参与了于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青年节国际论坛,与188国怀揣共同理想的同行者探讨青年对世界的贡献。梁丽姗4次参与国际论坛等重要活动担任志愿者、翻译,负责组织协调等工作的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全球胸怀,更赋予了她在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与能力。

实务精工:砺剑文书,深研笃行
梁丽姗在法律实务领域的精进之路,得益于多个重要岗位的扎实历练。她强调,法律文书是法律人的基本功,必须做到逻辑严谨、表达精准、格式规范。无论在仲裁委、律所还是法院,起草和审阅法律文书都是核心工作。在广州仲裁委员会实习期间,梁丽姗管理案件上百起,协助制作仲裁书七十多份,让她深刻体会到了文书工作的重要性;在上海锦天城(厦门)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理时,梁丽姗独立完成了3 份法律文书被直接采纳,这让她更加确信:优秀的法律文书需要反复打磨,要深入研究优秀范本,坚持多写、多改、多请教。法律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扎实的研究与检索,她总结出高效研究的要诀:首先要精准定位问题核心,避免大海捞针;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类法律数据库的使用技巧,熟练掌握相关工具;最后要具备敏锐的信息筛选能力,精准提炼问题,高效筛选信息。在律所实习时,梁丽姗曾独立完成了多份法律检索报告和类案分析,这些报告对相关案件也提供了关键的支撑。此外,梁丽姗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件管理系统,坚持反复核对、及时归档的工作习惯。她深知,一个错别字、一份遗漏的文件都可能带来麻烦。梁丽姗在仲裁委成功解决数起复杂纠纷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主动沟通,清晰表达,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她鼓励学弟学妹珍惜实习机会,主动观察学习,勇于承担挑战性任务,其收获远超基础性工作。

明辨择远:多元探索,锚定法务
职业规划并非一场精密的图纸设计,而是一次次勇敢的试错与觉醒。在跌撞中寻找方向,在突破中锚定坐标。梁丽姗的职业选择过程,体现了一位法律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智慧。“不要把自己的未来仅拘泥于某一个点,要多去想,多去试,多去闯。主动破局的人总是会比那些犹豫不决,停驻在原地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梁丽姗始终秉持“多尝试、多体验”的理念,在研究生期间先后担任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和仲裁委员会秘书助理,深入了解了诉讼、非诉和仲裁等不同领域的工作特点。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让她对自己的职业偏好和能力优势有了清晰认知。基于此,梁丽姗将求职目标聚焦于法务岗位,并最终选择了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担任法务。这一决定既考虑了公司平台的发展潜力,也兼顾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梁丽姗建议在校法学生要珍惜实习机会,通过实践检验职业想象。要广泛收集行业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更要保持开放心态,在尝试中拓宽职业可能性。她深信,每个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关键在于坚守初心,稳步前行。
从守护权益的初心火种,到国际视野的淬炼升华,再到实务能力的精工锻造,梁丽姗以扎实的步履,在法学的沃土上刻下了清晰的成长坐标。她的经历印证了“实践出真知”的箴言,更展现了新时代法科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以专业能力服务家国建设的担当与智慧。其志如磐,其行致远。



